by潘美惠 院牧部牧師
一、前 言:
每當我們面臨親朋好友臨終時,我們難免會思索種種的問題,我們會想起人
生是什麼?人為何會死?人死後要去那裡?人死後有何結局?…在臨床上看見患
者與家屬面對突如其來的惡訊宣判和猝死都不知所措,到底要如何的活人生最後
階段?家屬如何面對親人的猝死?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雖然醫學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帶來先進的醫
療設備和措施,可是對疾病仍無法控制,因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是
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生活經驗,但是人一旦病入膏肓、生機難再的危機時,有多
少人能坦然接受?
自1990年開始從事醫院關懷的事工,醫院是「生、老、病、死」的集中營,
從工作中看見人生真實的寫照。1995年至美國攻讀教牧博士、1997年完成學業返
國至嘉基當院牧,參與安寧療護的關懷事工。如何在有生的年日活出生命的色彩
?身為神職人員--牧師,如何站在宗教的立場關懷臨終患者,幫助使其透過信仰
的力量,得著內心的安寧,勇敢且安詳地面對死亡,能坦然平安有尊嚴的走完人
生之最後一程。
二、何謂安寧照顧?
所謂「安寧照顧」(Hospice),原義是中世紀時代,用來作朝聖者或旅行者中
途休息泊宿的地方,重新補足體力的驛站。現在這個名詞的定義是指一種有組織
化的醫療方案,注重團隊精神照顧,為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緩解性及支持性的
照顧。
安寧照顧的發起人是桑德絲醫師 (Dr. Cicely Saunders)於一九六七年在英
國倫敦設立「克里斯多福安寧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Hospice Care
建立迄今已三十年,成為文明社會與人道醫療的驕傲。台灣於一九九O年二月在
馬偕紀念醫院設立淡水分院安寧病房,成為全世界第十八個安寧照顧服務的地方
。依英文的H.O.S.P.I.C.E.可陳述安寧照顧的特點和內涵是;親切 (Hospitality)
,團隊照顧 (Organized Care),症狀控制 (Symptom Control),精神支持
(Psychological Sup-port),依患者個別狀況照顧 (Indivialualized Care),
溝通(Communication),教育 (Education)。
三、安寧照顧的目標
依現代安寧照顧主要推動者的桑德絲醫師所設定,主要有五大項:內心衝突
的消除、人際怨恨的改善、未了心願得實現、未竟事務的安排、親朋好友的道別
,因此我們期望藉由安寧照顧的教牧關顧協助臨終患者與家屬接受臨終的事實,
達成身心靈完整的關懷與醫治。
首先,必須減輕或消除癌症末期臨終患者身體的疼痛,改善不適症狀,並且
幫助解除心理壓力,進能解除相互之間的心理壓力,進而協助患者與家屬有良好
的互動,享受人生最後的親情。在靈性上使患者能面對自己的生命,思考其生命
意義,最後,將使患者能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也使家屬敢於面對患者的死亡
,使生死兩相宜。
四、安寧照顧的方式
安寧照顧的對象是癌症末期的患者及其家屬,安寧照顧有所謂的四全:
1.全人照顧--即身、心、靈三方面完整的醫治與照顧。
2.全家照顧--不只是關心患者,也照顧家屬。因為一人生病,就好像是全
家生病,家屬也需要得到足夠的支持和照顧。
3.全程照顧--對臨終患者照顧到臨終,也幫助家屬渡過整個憂傷期。
4.全隊照顧--結合醫師、護士、神職人員、社工師、營養師、心理師及義
工等人員共同進行照顧。
五、臨終牧關者在安寧照顧的角色
安寧照顧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照顧,透過團隊的關顧,讓安寧
照顧與其家屬都能得著身、心、靈完整的醫治照顧。神職人員是臨終牧關者,在
此安寧療護的團隊中,特別在「靈性與宗教信仰關顧上」是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
和功能。筆者針對十架神學中的教牧責任,提出臨終牧關者在安寧照顧的角色。
1.情緒困擾的傾聽者
在臨終階段,患者會擔心自己生存的種種問題,會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人活
著有何意義?人死後會到那裡去?他們常會問生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多大的
影響?自己對家人、朋友、社會的貢獻在那裡?自己把甚麼留給後世子孫?
甚至會對過去的生活模式反省,而產生罪惡感或愧疚…等負向情緒的困擾。
由此可知,情緒宣洩與支持是多數臨終患者最大的期待,誰是忠心傾聽者?
臨終牧關者就是情緒困擾的傾聽者,幫助他們傾吐心中傷情苦痛的感受和心
聲,藉著同理心的陪伴,讓他們經歷十架恩典的臨在,以達成心靈平安的境
界。
2.靈性需求的幫助者
臨終牧關者能引導患者親近認識這位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與護理者,因疾病會
使人和上帝產生疏離感而引發靈性上的危機。臨終患者與家屬常會問:「上
帝真的關心我嗎?」「為什麼上帝讓這事發生呢?」「上帝是誰?」「死亡
是甚麼?」「人死後要去那裡?」一連串的問題,都是源於人與上帝的關係
,上帝是身體、情緒、社會及靈性整合的關鍵,缺少與上帝和諧的關係會導
致關係失和的原因。
臨終牧關者可以成為上帝給人生命的意義及目的,愛及相屬、饒恕的表達管
道。上帝是在任何情境中賦予生命意義與生活目的的主控者,祂是信實可靠
的,祂要把人從不順服而導致靈魂死亡和罪中拯救出來,道成肉身的救贖,
乃是上帝賜給人類恩典的禮物,透過十架神學的臨終牧關者幫助患者靈性的
需求。
3.心靈困惑的支持者
臨終患者,在生病期間心靈常受罪惡感,孤獨感的困惑,深覺自己沒有好好
照顧身體才會生病,因病連累家人在精神上、經濟上、社會上沉重的負擔,
感覺對不起家人,也對不起上帝。錯誤的罪惡感會使人癱瘓,而變得抑鬱不
振。
臨終牧關者必須在此心靈困惑時支持他們,使患者知道人是不完全的,上帝
會體貼我們的軟弱,赦免我們的過錯,認罪是上帝為人舖好的一條路,讓人
能接受赦免。幫助患者與家人或朋友有覺得虧欠的,能坦誠的溝通,彼此認
罪互相原諒,讓患者心安理得地離開。
4.死亡恐懼的安慰者
死亡是人生最重大的事實,但是一般人都儘量逃避,因此,「死亡」卻一直
保留在人記憶中的「黑盒子」裡。臨終患者因對未知、對孤單、對憂傷、對
喪失身體機能、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對疼痛和痛苦、對失去認同、對撤退
…等而產生面對死亡的恐懼。「罪的工價乃是死」,如何處理面對死亡恐懼
的問題?
臨終牧關者如何經歷宗教信仰的力量,走過死蔭的幽谷,死亡是進入永生之
門,無論人對死亡那不可知的世界有多恐懼,基督教的死亡觀,將安慰患者
以信心的眼光來迎接它,「…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們息了自己的
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
5.絕望之處送希望者
臨終患者在臨終之路上,可能會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不等程度的疼痛和不舒服
、不適的症狀,有些痛苦並不是藥物或物理治療可以控制的。當他們的身、
心、靈都承受壓力時真是痛苦死了,讓人們面臨絕望之處。
臨終牧關者乃是在患者處於進退兩難境遇中的送希望者,透過臨終牧關的十
架神學,瞭解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苦和救贖,基督十架的力量,雖是受
苦,卻是榮耀的盼望;幫助患者在極端痛苦時,能仰望十架,抓住上帝的應
許,得著盼望的力量,透過信仰的能力由絕望轉向希望,由沮喪變為甦醒。
6.困境之時開出路者
臨終患者在面對人生最後死亡的爭戰時,會面臨楚歌,以往所依靠的金錢、
名聲、地位、權勢,已經都不管用了,甚至連自己最愛的親人都無法幫助時
,此光景是茫然、走頭無路的困境。
臨終牧關者乃是在困境之時開出路的人,幫助患者尋找另一力量的源頭,唯
有耶穌基督才能摧毀撒旦的權勢和死亡的毒鉤,祂已經在十架完成救贖的使
命。幫助臨終患者在人生最後階段,能將自己的道路交託在上帝的手中,要
依靠上帝永恆的聖手,安息在祂慈愛的懷中。
六、結 論
願神感動更多人,以實際行動參與醫治人心靈創傷的臨終關懷事工,透過聖
靈的同工和臨床關懷專業的輔導與協談,幫助處於面對失喪痛苦的人們,在
基督教信仰上找到生命的意義與盼望,舉目仰望十字架,有信心勇敢奔走人
生的道路。
- Jul 10 Thu 2003 13:40
臨終牧關與安寧照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